沃保网

首页 > 保险指南 > 安责险多地试点仍小众,强制性标准出台或打开局面

安责险多地试点仍小众,强制性标准出台或打开局面

2019-12-13 分享到:

近日,为加强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提高保险机构事故预防技术服务能力水平,防范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部发布《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对保险机构和投保企业双方均提出强制性要求,即八大高危领域企业必须强制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以下简称“安责险”),保险机构必须为投保单位提供事故预防技术服务。

沃保小编梳理发现,安责险在我国历经多年发展,地区试点逐渐铺开,多地开花,在建立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事故预防服务、建立安保互动机制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业内人士对沃保小编指出,尽管有所进展,目前,安责险产品推展情况并不乐观,供给与需求端匹配度较低。如今,迎来政策春风,将有利于安责险稳健发展。同时,建议保险机构在顾及经济效益时,更要顾及社会效益,通过提高技术能力提高风控能力。

安责险强制性标准出台,八大高危企业、保险机构被点名各临责任

详细来看《规范》,作为安全生产行业强制标准,《规范》提出两大强制性要求。一是重述了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渔业生产八大高危领域企业必须强制投保安责险。

为何针对上述八大高危领域企业实施安责险?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副主任李豪文给出解释,“从全国角度出发,不同地区的安全生产工作有不同的特点,但在多数地区,这八大行业领域重特大事故比较集中”。

二是在要求企业投保的同时,保险机构必须为投保单位提供事故预防技术服务,使之与强制企业投保相对应。“安责险的首要功能是事故预防,即要突出一个‘安’字,充分发挥安责险防控风险的作用,实现安保互动,有效防范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这是实施安责险制度的根本目的”,应急管理部规划财务司一级巡视员王士杰表示。

“《规范》出台在风险管控上对保险机构提出更高的要求,保险机构在技术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可为高危企业提供减损的风控措施”,从预防角度意义来看,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对沃保小编表示,“事实上,在过去,保险行业在普通企财险管理方面也有类似经验,比如,在台风或汛期来临之前,保险公司会走访企业,督促企业做好抗洪救灾的准备”。

此外,本次《规范》还细化了7类服务项目;明确了服务的4种形式;对保险机构的关键服务环节提出具体要求;要求保险机构要建立专门台账,满足事故预防工作需要,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监督;明确每年保险机构对服务和效果进行评估,并向政府相关部门上报评估报告,向社会公开评估结果。

安责险多地试点从无到有,摸路探索渐成“样本”

政策推动安责险加速发展,沃保小编梳理回顾我国安责险发展情况。详细来看,安责险是指保险机构对投保的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有关经济损失等予以赔偿,并且为投保的生产经营单位提供事故预防服务的商业保险。

安责险多地试点仍小众,强制性标准出台或打开局面

从安责险的推进情况来看,2006年6月,《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健全安全生产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保险机制”;同年9月,国家安监总局、原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安全生产领域责任保险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意见》中提到,首先在采掘业、建筑业等高危行业推行雇主责任险、商业补充工伤责任保险试点,积累经验后,逐步建立“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安全生产领域责任保险发展机制。

一年后,2007年8月,原保监会在山东、重庆等地启动安责险试点工作;2008年8月,上海、湖南等地也开始进行安责险试点工作,随后,多地试点逐渐铺开。

截止目前,北京、山东、广东、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四川、贵州、山西、海南、宁夏、重庆等地区都在推进实施安责险,同时,这些试点地区在建立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事故预防服务、建立安保互动机制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在强化事故预防方面,据了解,国内逐步探索形成了财政补贴推动的“山东模式”、实现行业领域全覆盖的“北京模式”、“安责险+科技+服务”的“浙江嘉兴模式”等。

为推进安责险进一步发展,保险业还在不断探索。2019年5月,中保协发布《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风险研究报告(2019)》,太保财险、平安产险、中再财险、阳光产险、华泰财险、中煤财险等,在八大高危安全生产领域预防、承保、理赔方面有着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的保险机构纷纷参与其中。

以太保产险为例,2006年,太保产险推进针对煤矿的安责险落地,截至2017年12月,已在全国95%以上的省市地区开展了安责险业务,每年提供近百亿元的风险保障,年均服务各类企业25000余家。

除业务推广外,保险业还在不断探索创新模式。以平安产险为例,近两年来,平安产险通过创新模式,搭建科技应用平台,依托“金融+科技”双轮驱动途径,参与安全生产社会化治理,实现保险服务从事后救助向事前预防、事中和事后救援转变。截至2018年,平安产险已经在全国31个省份开展安责险,覆盖近300个地市,为超过5万家生产经营单位提供保额超6000亿元的风险保障。

2019年4月,平安产险还正式发布的安责险风控云平台,打造“服务+科技+保险”全新事故预防服务模式,实现安责险市场化的企业风险评估、安全隐患诊断、专家服务等事故预防前置服务和闭环管理,并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大数据共享机制。

此外,平安产险运用业界领先的DRS鹰眼系统,实现风险的快速筛选、精确预警、防灾减灾和救援力量的精准投放。理赔方面,平安产险通过生物识别、OCR闪录、GIS物理空间定位、无人机测绘三维建模、卫星遥感测绘等创新应用,实现智能化理赔服务。

专家:安责险供需不匹配依旧小众,《规范》落地或刺激保费增长

尽管安责险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安责险产品目前依旧较为小众,供给与需求端匹配度较低。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安责险业务此前在行业推展的状况并不乐观,“总体进展较慢,同时还存在供给端和需求端不匹配的问题,发展存在一定阻碍”。

“从部分试点地区安责险发展来看,尽管政府陆续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安责险制度推行情况并未如预期想象地那么顺利,保险转移企业生产安全风险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此前,原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宋守信曾著文表示,“由于安责险初期拓展较慢,需要政府安监管理部门借助行政力量来推动”。

从需求端来看,大多企业对安责险的认识还不够充分,部分企业认为购买安责险增加了经济负担,进而导致企业缺乏动力推展安责险。

从供给端来看,徐昱琛对沃保小编指出,“在保险领域往往容易出现逆选择,高风险企业更有动力去投安责险,低风险企业相对不愿意去投保,所以保险公司没有动力去提供相关产品,或者这个产品费率较高,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刺激逆选择”。

如今,《规范》出台,政策加码,对此,徐昱琛认为将产生三大影响,“一是会大大增加安责险的承保面和保费收入;二是通过承保,保险公司可以获得更多风险标的理赔数据,进而推动安责险保费价格趋向合理化发展;三是随着更多的数据积累,将有助于保险公司提高风险管控的能力,帮助企业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不过,短期来看,影响或不明显”,徐昱琛补充道,“《规范》运行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对高危企业起到促进作用,要一步一步将安责险相关规范到实处”。宋清辉则认为,政策推动下,有利于安责险的稳健发展,保险公司应该乐观对待。

就安责险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宋清辉建议道,“保险公司开展安责险业务既要兼顾经济效益,更要兼顾社会效益,通过提供更好的专业技术,可提高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能力”。

在线咨询如有问题,请给我留言,我尽快答复您!

如需及时答复,请联系我:

李扬君

四川 成都  中国人寿

网站客服热线: 0592-3662001 (周一至周六 8:40-18:00)

加我微信,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08-2024 厦门诚创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8003619号 中国人寿 网站管理

317844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

马上
提交

扫一扫微信留言

317844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